潮州陶瓷歷史悠久,積澱深厚,演化有緒。自8000多年前之新石器時代開始,代不間斷。漢晉時期已大量生產陶瓷,唐代已能夠生產精美的瓷器。筆架山窯區可說是「潮州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潮州窯鼎盛時期是在北宋,而明清和民國初年潮州瓷器的出口狀況十分良好。經過多年的發展,潮州陶瓷逐漸形成「清新、素雅、細膩、玲瓏」的藝術風格,成為中國陶瓷一大流派。2004年4月12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陶瓷工業協會授予潮州“中國瓷都”的稱號。
潮州的陶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1993年在南澳(古屬饒平縣)後宅鎮象山尾新開口南壁(地名)已出土有深灰色的粗繩紋陶片,證明潮州城郊在四千多年前已大量生產陶器。饒宗頤先生提出:潮屬各地出土陶片,其花紋多麻布紋……西北方系陶瓷則少見,此點尤為南方系越族文化之主要特徵。唐代潮州陶瓷生產走向鼎盛時期,出土的文物彰顯著潮州文化又提升了一個層次。唐代潮州產品工藝精美,有印紋、鏤孔、刻線、堆貼、點彩幾種,其中有一件直口平底盆,在通體青釉上點染醬褐色,頗為醒目,被認為是潮州彩瓷的鼻祖,潮州博物館藏有兩件唐代的青釉四瓣口大碗。其中的一件大碗口徑31、高9.3、足徑15.3釐米,敞口、圓唇、內壁口沿壓有四個凹點而成為四瓣口,連接有四條凸起的直脊至碗底,圓餅形足,足底用慢輪旋削成「玉璧底」,通體施釉,釉色青中泛白,開冰裂紋片,光澤潔潤,晶瑩似玉,碗底有四塊圓形的墊燒跡,可見其胎釉結合緊密。
如今,潮州已成為全國最具活力和發展最快的陶瓷產區,全市日用、工藝陶瓷產量名列全國第一,衛浴陶瓷產量占全國的60%。良好的產業基礎也為陶瓷精品「誕生」提供了廣闊的平台。“清明上河圖”大型浮雕瓷壁畫等4件陶瓷精品載入大世界基尼斯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