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大鑼鼓,誕生於清代,到民初,無論在樂器演奏上、還是表現的內容上,都更臻完美。大鑼鼓是民間喜慶盛典、神遊廟會不可缺少之組合,如果該處盛會沒有大鑼鼓隊伍參加,則該盛會必大為失色。
大鑼鼓隊伍進行時,一對高腳紅燈籠引路,其次便是三角形刺繡的紅標旗,再次是大彩標,大彩標面積很大,所以用三枝竹桿撐持。旗上多數寫著:「四海昇平」、「國泰民安」、「娛樂昇平」的字樣。小標旗繼大標旗之後進行,小標旗由一人肩頭負荷。無論大標小標,都是採鮮明織錦製作,而撐枝標旗者亦身穿鮮明豔麗之衣服,又戴太陽眼鏡,很是有型。
標旗後有二位俊秀之孩子,肩擔花籃,隨大隊行進。
標旗過後,大鑼大鼓就出現。大鼓由二人擔扛,鼓師走在大鼓之後擂鼓。其餘以「深波」斗鑼、大鈸、小鈸、碰鐘、木魚隨後;再後,吹笛、管笙、簫輔以三弦、琵琶、箏、月琴、椰胡、西秦弦、和竹弦伴奏,大鑼鼓之陳容愈大,所配之樂器也愈多。
大鑼鼓之演奏員,全部要聽命鼓師之指揮。聽說司鼓之鼓師亦有派別,像民初之許裕興鼓師為武派,鼓法精,氣勢大。邱猴尚鼓師為文派,鼓點密而均勻,文雅細膩。陳松鼓師為半文半武派,司鼓動作挺拔,手勢多變。大鑼鼓有鑼手多人,這些鑼手,均技高藝熟,所以有「掉鑼」表演。鑼手大約十人,分列兩邊,遇有迎神而場地空曠時,便分列兩邊,一邊打鑼,一邊把鑼齊齊拋至半空,又齊齊接鑼,故掉鑼時很有刺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