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軍事家翁萬達

    20130130110939654

    翁萬達(1498—1552),字仁夫,號東涯,諡襄毅。嘉靖丙戌進士。歷官兵部尚書,總督宣大。作為一代軍事家和政治家,翁萬達不失為潮汕乃至嶺南先賢中事功最為卓著者。《明史》對其推崇尤高:「嘉靖中,邊臣行事適機宜,建言中肯寂者,萬達稱首」。翁萬達一直廣被褒揚,或稱之為「嶺南第一名臣」,或譽之為國之「干城」。更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海外潮人的足跡,其威望還遠播異邦,在泰國,他被譽為「英勇大帝」,立廟祭祀多達100餘處。

      翁萬達不像歷代多數名流,既非官宦世家出身,更非將門之後。從《翁氏族譜》可以考知,翁氏的入潮始祖是翁雄,入潮後居於蛇江畔舉登村。至於翁塚之遷入蓬洲所城,則是翁萬達榮升兵部尚書之後。嘉靖42年以前,舉登村屬揭陽縣蛇江都,故《明史》、《揭陽縣誌》稱翁萬達為揭陽人;嘉靖42年置澄海縣,蛇江都劃歸澄海,故《潮州耆舊集》、《澄海縣誌》等又稱之為澄海人。

      翁萬達著有《稽愆集》、《東涯集》,列入《耆舊集》。其詩直抒胸臆,不事雕飾,卻境界寬闊雄渾,內容豐實,情真意切。內容有行邊拒虜、思鄉懷舊、寫景抒情、借古詠懷等幾類,其中尤以行邊拒虜的邊塞詩為多,一顆赤子之心,躍然紙上,可謂慷慨悲壯之歌。

      嘉靖13(1534),翁萬達出任廣西梧州府知府,數年之間,聲績大著,有「治行第一」之譽(明?王錫爵《翁襄敏公神道碑》)。嘉靖17年安南王莫登庸作反,明朝出兵征討,翁萬達被升任為廣西按察副使,專職協助主帥征南事,其剿撫兼施之謀劃俱為主帥採用,迫使莫登庸乞降,顯露其軍事才能,晉為參政,再擢四川按察使。嘉靖22年改陝西布政使,次年加右副都御史銜巡撫陝西,同年底拜兵部右侍郎總督宣()、大()、山西、保定軍務。其後再以左副都御史任兵部尚書,統理北方邊防要務,抗擊蒙古族俺答汗數十萬騎兵的侵擾。他深諳邊務,通悉敵情,對內則整肅奸貪無能的官員,任用賢能。本身率先垂範,曾親自帶領將士馳騁疆場,使敵軍望風喪膽,驚呼「翁太師至矣」而紛紛敗退。統邊五六年間,打了多次勝仗。又修築大同宣府間長城800餘里,烽堠300餘座,使邊境得以安定,並使原每年150萬兩之邊費減少一半。

      嘉靖28年,因父逝世,按例南歸奔喪,北方邊關告急,朝廷急催其再出任事,因嚴嵩等作梗,未得到重用,最後竟被削職為民。嘉靖31(1552)回鄉途中,於福建上杭背疽發作而逝世,葬於大埔三河鎮。此時嘉靖帝又復其為兵部尚書,準備再付其北疆重任,但已於事無補。

      翁萬達以軍事家政治家著稱,《明史》專傳長達3000餘字。而同時,他博學敏思,才氣縱橫,善詩文,「通古今,操筆頃刻萬言」,並「好談性理之學」,有不少詩文傳世,備受推崇,如稱其「學聞至道,文率性成,筆引千鈞,心雄萬變」(《刻東涯集書後》)及「經世之文,非小儒所能及」(《潮州耆舊集?東涯集題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