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舉行「百年潮商慶祝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紅頭船風雨亭啟動儀式

    本會首長與主禮嘉賓和重要嘉賓合照

    本會舉行「百年潮商慶祝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紅頭船風雨亭啟動儀式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香港潮州商會與中西區民政事務處共同發起在中西區近中山公園海濱長廊建造紅頭船風雨亭,向香港回歸25週年獻禮。該項目是中西區各界慶典委員會為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的慶祝活動之一,也是香港潮州商會百年慶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項目。為隆重其事,香港潮州商會於2022年7月29日假座港島香格里拉酒店舉行「百年潮商慶祝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紅頭船風雨亭啟動儀式」,有幸邀請到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議員、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麥美娟局長、警務處蕭澤頤處長、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高永文醫生為主禮嘉賓。出席的嘉賓還有全國政協委員姜在忠先生、胡劍江先生、高佩璇女士,立法會議員顏汶羽先生及中西區民政事務專員梁子琪先生等。

    黃書銳會長致辭

    黃書銳會長致辭

    黃書銳會長致辭時介紹了紅頭船的起源,談及香港開埠之時,即有潮人乘搭紅頭船來港,最早落戶於港島三角碼頭一帶,不少從事轉口貿易和航運,三角碼頭成為了接待內地鄉親和給予行駛遠洋的紅頭船補給的中間站。潮汕先輩搭乘紅頭船遠渡重洋,歷盡風險和艱辛,到海外謀生,尋求發展,在鄉親的幫助下,在當地紮根並融入社會。憑著刻苦耐勞,經過艱苦奮鬥,發揮聰明才智,在當地商貿,文化等許多行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黃會長說,紅頭船精神是以「勇於拼搏、同舟共濟、誠實守信」為主要內涵。本會捐建紅頭船風雨亭,就是希望香港年青一代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歷史,了解紅頭船的歷史,使紅頭船的精神能夠得到傳承,並發揚光大。

    麥美娟局長致辭

    麥美娟局長致辭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麥美娟局長稱,香港潮州商會傳承百載,一直努力團結各行各業的潮籍精英,秉承紅頭船勇於拼搏、同舟共濟、誠實守信的精神,推動香港發展,並積極為建設祖國作出貢獻。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大日子,香港潮州商會與中西區民政事務處發起建造紅頭船風雨亭,讓市民認識香港開埠、先民艱苦創業的歷史。期望香港潮州商會日後繼續與特區政府緊密聯繫和交流,維持良好的協作關係。

    葉劉淑儀議員致辭

    葉劉淑儀議員致辭

    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議員稱,在中西區建造紅頭船,對下一代的教育很有幫助。香港潮州商會以紅頭船慶祝香港回歸很有意義。「紅頭船」可以令香港年輕一代更了解中國以及紅頭船歷史,而香港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節點。明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希望商會協助政府,支持慶祝「一帶一路」十周年的活動。

    謝喜武常務委員介紹紅頭船風雨亭的建造工程

    紅頭船項目召集人謝喜武先生向與會者介紹了紅頭船風雨亭建造工程

    紅頭船項目召集人謝喜武先生向與會者介紹了紅頭船風雨亭建造工程。他說,紅頭船長18.19米,寬3.89米,意寓香港社會安定,市民安居樂業。船上設有遮風擋雨亭,周圍設置優美的配套設施和燈光,是香港的又一個新景點。

    簡單而隆重的啟動儀式

    本會首長與主禮嘉賓及重要嘉賓一起剪綵

    接著是簡單而隆重的啟動儀式,本會首長與主禮嘉賓及重要嘉賓一起剪綵,祝願潮州商會與紅頭船乘風破浪、永立潮頭!

    馬鴻銘副會長致謝辭

    馬鴻銘副會長致謝辭

    最後,馬鴻銘副會長致謝辭,感謝葉劉淑儀議員、麥美娟局長、蕭澤頤處長及高永文醫生蒞臨主禮,感謝姜在忠先生、顏汶羽先生、梁子琪先生等嘉賓的蒞臨,令場面倍增光彩。馬會長指出,紅頭船風雨亭是一個有意義的項目,在籌備過程中,得到香港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處、海濱事務處等多個政府部門,以及八個諮詢團體,包括中西區各界協會、香港中西區發展動力、中區街坊福利會、中環及半山分區委員會、中西區婦女會、民建聯中西區支部、新民黨、上環及西營盤分區委員會的鼎力支持,使紅頭船風雨亭項目得以順利進行。

    本會首長和主禮嘉賓在紅頭船風雨亭模型前合照

    本會首長和主禮嘉賓在紅頭船風雨亭模型前合照

    紅頭船風雨亭模型及香港潮州商會百年歷史照片展示板

    紅頭船風雨亭模型及香港潮州商會百年歷史照片展示板

    全體大合照

    全體大合照

    出席儀式的本會成員合照

    出席啟動儀式的本會成員合照

    出席是次啟動儀式的本會首長及會董還有:永遠名譽會長許學之、陳幼南、胡劍江、林宣亮,副會長高佩璇、鄭敬凱、陳強,常務會董陳捷貴、周卓如、吳哲歆、謝喜武、胡炎松、胡澤文、史理生、柯家洋,會務策略顧問林楓林,會董陳賢豪、莊永健、林趣玲、馬照祥、劉文文、章曼琪、許禮良、王文漢、李志強、陳正欣、林本雄、羅志豪、陳勤業、謝曉東、黃宇鵬,百周年慶典活動委員會顧問郭一鳴等。